艾灸节气分为哪几种?
1“二分二至”灸气海、关元
春分、秋分、夏至、冬至这四个节气,亦称为“二分二至”,是一年中自然界天地阴阳之气升降变化及消长的转折时期,人也会表现出阴阳变动更为明显甚至剧烈之势,此时若人体自身不能及时调整机体阴阳,使之与自然界的阴阳节律相适应,就会出现阴阳失衡的疾病状态。
故 “二分二至”是艾灸法保健的重要时刻。
气海,是生气之海,对应春夏天生发的气机,艾灸可以与时同进。
关元,关精之门,可关闭藏精,对应秋冬收敛的气机,艾灸可顺收藏之时序,收元阴元阳内固。
2、三伏灸
“三伏天”时自然界阳气旺盛、机体阳气相应充沛,正是冬病病气潜伏之时,如哮喘、咳嗽、鼻渊、老寒腿等,若此时进行艾灸治可以提升阳气,扶助正气,祛除伏邪,治愈顽疾。这一反季节治疗方法,即 “冬病夏治 ”,因其疗效确实,受到患者的欢迎。
三伏天计算方法
初伏:夏至后第三个庚日~第四个庚日前一天。
中伏:夏至后第四个庚日~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前。农历七月前立秋者中伏为10天,七月后立秋者中伏为20天。
末伏、终伏:立秋后第一个庚日~第二个庚日前一天。
出伏:立秋后第二个庚日,即伏天结束。
3、冬至灸神阙
神阙穴是五脏六腑之本,元气归藏之根,也是先天真息的唯一潜藏部位,为任脉、冲脉、带脉循行之地,连接人体先天与后天之要穴,亦属长寿大穴。
在这个阴阳交接的时候艾灸神阙穴是激发身体阳气上升的最佳时间,艾灸可益气补阳,温肾健脾,祛风除湿,温阳救逆,温通经络,调和气血,对防病强身大有益处。
4、常用保健穴
逢节气时根据体质不同,辨证选取保健穴施灸,对防病强身、延年益寿有特殊意义。
神阙、气海、关元、命门、足三里、三阴交、涌泉、百会是临床常用的艾灸保健用穴,有 “八大保健穴 ”之称。
除此之外,具有强身防病、益寿延年作用的艾灸穴位还有很多,如膏肓、肾俞、风池、内关、天枢等等。
5、节气不同 主穴不同
中医认为二十四节气对人体脏腑功能有不同影响,节气不同,对应治疗和预防的疾病也不同,故选择相应腧穴辨证艾灸,可达到防病、治病的目的。
如春季与肝相对应,如出现情志抑郁、指甲干、腰酸痛、腿抽筋或脾气急躁、头晕目赤等症者应调护肝脏,可灸太冲穴。
在立春、小满、芒种时节艾灸,可有效治疗消化性疾病;
在立秋、立冬、春分时节艾灸,可预防、治疗中风;
在春分时艾灸曲池可预防眼病;
在秋分时艾灸足三里可强壮脾胃以预防胃肠病;
在大暑时艾灸肺俞、大椎,可预防冬季易发的哮喘、慢支炎等。